在岳阳市第九中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位忙碌却始终面带温暖笑容的教师,她就是周正。“教师的神圣职责是点亮生命的灯火,不仅照亮学生也照亮自己”。这句话不仅写在她的教案扉页上,更是她教育生涯的座右铭。从教二十四年来,她扎根三尺讲台,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点灯人”,用爱心、耐心与智慧,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照亮前行的道路。她的辛勤付出收获了诸多荣誉:岳阳市“金鹗杯”教学竞赛一等奖、岳阳市人民政府三等功、岳阳楼区人民政府嘉奖、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她默默耕耘教坛的印记。
以爱为灯,照亮心灵的成长之路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教以来,周老师始终践行“蹲下来讲话,牵着手教育”的理念。面对个性迥异的孩子,她总能尊重他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用爱心感化、激励、教育学生。“要对学生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指责;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埋怨;多一份激励,少一份苛求”。周老师经常说,她也是这样做的。
曾经班上有个小魏同学,在七年级刚进班的第一个星期就引起了周老师的注意,这个孩子在跟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时候总是不敢抬头,说话也断断续续,声音极小。为帮助他重建自信,周老师不仅经常与他聊天谈心,了解他的成长故事,并安排他担任“水卡管理员”,负责班级饮水机的清洁和保养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周老师会在班上表扬小魏同学做事主动负责,让同学们关注到他,给予他掌声和鼓励。慢慢地,他敢于面对面地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也结交到一群好朋友。“水卡管理员”这个不甚起眼的工作,小魏同学一直做到了初中毕业,让同学们从没有“缺水”的烦恼。他在这份工作中培养出来的责任心,被他带入到学习中。基础并不好的他从不抱怨学习的苦与难,总是尽力去完成每个学习任务,遇到难题主动请教老师,绝不放弃自己。在周老师的帮助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愿考上了心仪的高中。毕业之后他回学校看望周老师,此时的他已是一个自信的阳光大男孩。
规矩立心,燃起学生的品德之灯
在班级管理中,周老师坚信“班规不是枷锁,而是成长的脚手架。”开学第一周便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从“早读时间可以在教室外吃完早餐再进来早读”到“值日生需让黑板缝隙一尘不染”,都是她和学生共同的约定。周老师在班级中设置“夸夸榜”,同学们可以随时写下自己看到的好人好事,让点点温暖在班级中扩散蔓延,让更多的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与善良。每天放学总结时间,同学们可以共同讨论当天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对照班级公约来说说他们的反思与建议。“自律者自由”已是她和学生的共识。曾经班上有一位女生在九年级迷上了手游,疯玩了整个寒假,家长反复劝说、责罚无效,入学检测成绩严重下滑。周老师了解情况后并未直接批评,而是在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中播放她三年前当选“最佳班干部”的视频。当掌声响起时,这位女生红着眼眶站起来:“周老师用我的过去提醒我的现在,我要把丢掉的自己找回来。”整整一个学期,她做到了自律自强,再没有接触过手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并以超过100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岳阳市第一中学。
周老师这种“柔性的规则力量”让班级形成独特气质:早读时老师还没进教室就已经书声琅琅,每次随堂测验都是无人监考的诚信考试,运动会上落后者收获的欢呼与获胜者一样热烈,就连最调皮的“刺头”也会主动扶起不慎摔倒的学生。有学生这样写道:“周老师的班规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刻进我们骨子里的教养。”
寓教于乐,点亮学生的知识之灯
“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巧在授法。”从教二十多年,周老师切实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深钻教材,认真备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她把散碎的知识点、难记的单词、复杂的课文编成顺口溜,让学生们在欢快的节奏中轻松记忆单词和句子。她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运用AI技术把每个单元的语法关键句制作成不同旋律的歌曲教给学生,让他们对英语课充满期待。
“英语不是试卷上的ABCD,而是打开世界的钥匙。”她积极倡导用生活浸润课堂,将英语教材中的文本与学生所熟悉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巧妙联系在一起,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在学习《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时,她把邮局、警察局、公园、学校等地点单词做成卡片,分发给不同的学生,把教室变成一个“小社区”。在“社区”里实地练习如何问路、指路,身临其境的学习让学生们兴趣盎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二十四年来,周正老师在教学理念上坚守初心,在教学工作中精益求精,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用心用情,无私奉献。她愿一直做“点灯人”,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智慧引领学生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