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记岳阳市第九中学翁敏俐老师
在美丽的南湖湖畔,九中依水而居。在这个充满温暖的校园里,你经常可以见到一位脸上洋溢着笑容,言语中有点幽默感,工作起来刻苦勤奋、永不言弃的翁敏俐老师。在同事们眼里,她总是活泼开朗、热爱生活,还颇有诗情画意;在孩子们眼里,她总是和蔼可亲、诲人不倦,是他们的好玩伴。
自强自立,绽放自我
每个人都不可能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但可以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出身农村的她从小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只有靠努力,才能找到适合自己人生的一席之地。2005年,她过五关斩六将,以优异成绩通过岳阳市教育局面向全社会招聘骨干老师的考试,进入了刚刚新生的岳阳市九中,从此时开始,青春绽放,豆蔻年华的她与九中共同成长。
学校刚成立时,教学和办公条件都非常艰苦,老师们的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所有的教学资料都是她自己用钢板绘制的;没有取暖设施,下课后她只能靠跺脚来驱寒。第一次教初三的她更是发挥“铁钉精神”,稳扎稳打的做了100 多套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总结知识经验,把重点题、经典题罗列出来,再传授给学生。“皇天不负苦心人”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她班上的数学成绩平均分、优秀率均名列前茅,及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她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家人。一直到现在,早已长大的孩子们,还与翁老师保持着联系,06届的小女生发微信道:“长大后我就成了您,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您”。
凭着一股拼劲,默默地奋战在教育这片净土上,用自己的努力付出,书写着自我的精彩篇章。
新的挑战,超越自我
随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设施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逐步向信息化、科技化的多媒体教学转型,有效的把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这一变化,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的翁老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是,她并不退怯。作为一名老党员,她时刻都以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鞭策自己。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她不断总结经验。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迎合教育课改的步伐,为了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她一直都在努力,从未停歇。
对电脑知识全然不熟的她,多次向信息中心求助,在岳阳市教体局和学校组织的各项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学习中,她积极主动的报名、认真学习,不断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课堂上出了小插曲,她虚心向懂电脑的学生求教。主动申请在全新多媒体录播室里上公开课,把自己的缺点勇敢地暴露出来,通过反复看自己上课时录下来的教学视频,找到不足、不断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她多次上校级公开课、市级示范课、国培示范课。最终在岳阳市“金鹗杯”教学比武市直和全大市的两个第一名。
不仅仅是教学要不断创新,她深刻感受到时代在进步,对班级的管理更是不能因循守旧。《名师备课经验》《班主任》等等这些优秀书籍,让她更深刻地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观。本班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更好地成长?她也迸发了许多想法。一个班的班级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她精心地设计了文化版块:有“小作家诞生地”“每周一星”“星光灿烂”等等。她还自己掏钱买了许多绿色盆栽放到班上,这绿色让教室里顿时春意盎然,充满活力。孩子们在学习累了的时候,来看看花,浇浇水。既是休息眼睛的好方法,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在这样的熏陶下,孩子又自发地从家里带了些花草过来,这样,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就诞生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凭着这股韧劲儿,不断超越自我,一步步登上人生的高峰。
伸手助学,感动自我
正是这份不能割舍的职业情感,促成了她的一个小小善举。由于她经常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在学校组织捐资助学时,她也毫不犹豫地认领了一个孩子,郑重地签订了“资助承诺书”,资助这个孩子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但是她没有参加现场资助仪式,因为她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因为她深深懂得帮助别人,快乐的是自己,为了求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不求回报,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还有自己班上以前的一个贫穷的孩子,他虽然已经从九中毕业,但是他的母亲去世三年里,她还在默默地关心和帮助这位学生。另外她还一直资助一位偏远地区的孩子,每年固定给予这个孩子学费和部分生活费用。由于自己的努力,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荣誉,她总是淡然,因为她知道,这是自己的良心做出的最真实的选择。
南湖水滋润了太多的孩子,也让翁老师眼里常含感恩的泪水,因为,对这教育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时间悄无声息地滑过,昔日的稚气被成熟所取代,但对教育的热爱却与日俱增,正如池莉所言:“如果你们的盛开需要营养,我宁愿腐朽在你们的根下。”翁老师就凭着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她不断超越自己,成就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