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精业铸师魂
——记 “首届岳阳名师”任畅
在九中,有这样一位教师,她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和充满爱心的笑容,执著地追求着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她,就是岳阳市九中教研处主任、语文高级教师任畅老师。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乐教精业,一直是任老师坚持“不断充电”的源动力。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任老师就坚定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和学习理念,坚持全神贯注地追寻、锲而不舍地探求、专心致志地投入,努力汲取知识精华。一有时间,她便会一头钻进书本,如饥似渴的学习,大量阅读中外教育教学理论,阅读名师著作,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鲜活的榜样鞭策自己,研究学生,感受语文,反思教学。
在她看来,新时期的师德,其内涵不仅仅是奉献爱心,更多的应是具备教育智慧。只有依靠智慧型的教育者,实施智慧型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智慧型的一代。用心思考,在思考中创生教育智慧,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是任老师的追求。她坚信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的大脑,用智慧去纯洁年轻的心灵,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课堂,必然洋溢着生命的光彩,充盈着生命的关怀。这时的老师不再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而是在享受生命,享受教育。
在平时工作中,任老师还善于捕捉教学灵感,及时用心记载,点点滴滴,日积月累,近几年做的学习笔记已有好几大本,写下教育随笔、随感5万多字,并有11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有30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参加教学竞赛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3次,湖南省一等奖2次。
教毕业班的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经常利用休息日上网查阅资料,去书店翻阅大量参考书,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潜心汇编整理出有价值的资料供学生学习。临近中考,她比学生还紧张,有时为了一堂复习课该怎么上而整晚睡不好,一想到好点子,她会兴奋得起床用笔记录下来或写在手机上,翻开她手机的个人文件夹,会发现里面储藏了很多思想火花。如:“记住: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只有教师多付出,才能换来学生的轻松”“关注考标,抓住考点热点,分层布置作业”“过程大于结论,考试考结论,教学教过程”等,任老师的教学质量也因此一直名列前茅。
任老师的一位邻居问她,“你每天早出晚归,晚上、双休日不是备课、改作业,就是看书、查资料……你不觉得累吗?”任老师笑着说:“还好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读读书,品品学生的美文,是一种享受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任老师始终将教书育人当作一项爱的事业来对待,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并让这种情感变成一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以触及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释放其学习的潜能与热情。
班里转来一位男生,学习不认真,还经常逃课。任老师经过调查,发现这个孩子原来是个“网络游戏迷”,找准了问题,任老师这才放下心来,表面上不声不响,心里却盘算着怎样将这个孩子从歧路上拉回来。此后,任老师找这个男生长谈了一次,从肯定他的微小进步做起,逐步树立了他的自信。在选班干部时,任老师提出让他当“卫生管理员”,他果真做得很好,在班会课上,任老师表扬了他,肯定了他为班级所做的贡献,私下里则教给他管理方法。就这样,任老师发现他有表现好的地方,就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一段时间后,他妈妈到学校来了,说他这学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作业也做好了。正当学校三令五申不准上网之时,一天中午任老师发现他上网了,但任老师没有在班上点名批评他,更没有把他交到学校政教处,只是找他个别谈话,他被老师的真情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在日记中写到:“任老师如此信任我,给我面子,我怎么好意思拖班级的后腿呢?从现在开始我下决心刻苦学习。”在这段话的下面,他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表,内容具体,还有“完成情况”与“家长签字”等项目。紧接着的几次统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成绩更是直线上升。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只要面对学生,任老师的脸上总是荡漾着灿烂的笑容。她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创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学生视自己为益友,愿意与她倾心交流。网上谈心、随笔交心、书信交流已成为学生与任老师交流的“心灵鸡汤”。
她提出“阅读+活动=成长”,在师生共读、活动体验中守望学生的成长。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卫生安全知识问答等,有利于学生主动涉猎课外知识;拔河、篮球比赛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书法、绘画、下棋等活动,增加了获得集体认可的机会;“读书交流活动”等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师生共读”“视频感悟”“学生微语录”等活动,让学生在朗读点评、感悟探讨与分享交流中感悟人生。在活动中,学生主人翁意识得到加强,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为加强学习合作,缩小差距,让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任老师在学生中组成互助组,让学生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同时,为避免出现“小团体”现象,任老师提出“等距离交往”原则,她说:你与A很亲近,必然会疏远B,小团体中几个人交往过密,易出现分歧,易出现矛盾。其实班级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等距离交往才不致于将自己陷入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另一方面,她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将全班按性别、成绩、性格等因素均衡分配成五大组,这不仅有利组内形成合作,组间形成学习竞赛态势,同学间的均衡考虑搭配也淡化了小团体意识。班级形成了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新型同学关系,任老师所带班级年年获得“优秀班级”称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无止境,教学有方。为了找到促进教学的捷径,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意境,任老师主动走出小我,带领老师们开展教研,为老师们提供服务,在互助中寻找双赢。
担任学校教研主任以来,任老师始终本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宗旨,花费大量精力抓教研,先后制定出台了《教研工作常规》、《岳阳市九中校本教研制度》等一系列教研管理机制,坚持定期召开学科组长会议,对集体教研进行专题指导,负责策划组织了教师展示课、教学视导、教学观摩、营造书香校园等系列教学研讨活动,学校教研氛围空前高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在实践中,她的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管理组织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获得市“优秀教师”“教改模范”“师德标兵”“优秀培训师”等荣誉,多次荣立“三等功”。
作为国家级课题(《教师自修—反思式校本培训实验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任老师多次召开课题小组会议,对课题的开展进行具体指导,引领老师们开展自修—反思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由当初的18人发展到126人;有80位老师的论文(案例)获得国家级奖励;她也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总课题组的经验交流会,策划设计的《教师成长手册》与《教研简报》得到了总课题组潘海燕教授的高度评价,课题成果辐射到市兄弟学校乃至全国各地课题实验学校。通过自修反思、合作交流、互评导评等活动,老师们教研意识得到了增强,教研水平得到了提升。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讨,在研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走出小我,使任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找到了快速生长自己思想的途径,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与此同时,任老师还十分注重对青年老师的传、帮、带,利用各种机会,把自己的从教经验和心得体会倾囊相授。担任教学比赛的评委,面对参赛教师,她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总是用商榷的口气指出其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赢得了老师们的信任和尊重。对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她更是积极指导,悉心培养,从思想上进行敬业精神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师德,经常组织她们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对即将参加比赛或是上公开课而前来请教的老师,她总是笑脸相迎,与他们一起设计教案,探讨教法。在这种良好的教研氛围下,一大批年轻老师得到了成长,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2011年始,她又带领全校教师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在教师例会上作《走进小课题研究》等专题讲座,设计《岳阳市第九中学小课题申请书》,为老师们提供研究的抓手——“自修卡+导研案”的校本研修模式。如今,“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已在岳阳市九中生根、发芽。“自修卡+导研案”的校本研修模式,也已广泛运用于市级课题的研究中,运用于教研制度的修改完善里,运用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梳理中,运用于主题式教研活动中……“草根式”小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研共同体的形成,使教学研究变得更简单易行、更务实高效,随着实际教学问题的逐一研究与解决,老师们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更强,教研逐渐常态化。
在26年的教学实践中,任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师德的新内涵,践行着“以生为本,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着自己的潜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享受着教育带来的快乐。